只会玩乐高?中国榫卯,带你领略环环相扣的建筑之美发表时间:2022-08-24 16:38 花花世界迷人眼,李李带你去探险,这里是李李的科普小时间~ 说起乐高,大家都不会陌生,乐高以积木起家,通过一块块积木的拼插为我们复刻出各种经典的动画角色或造型,为大人小孩带来创造的快乐。 但你可能有所不知的是,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就有了属于自己的“积木”。 ![]() ![]() ![]() ![]() 咳咳,大家不要被侯哥误导,我们的祖先是将他们的“积木”用于房屋建造上了,这一发明设计也被沿用至今,就是我们的中国榫卯。 ![]() 榫卯简介 ![]() 榫卯,是中国传统木作的一种接合方式,最早可追溯到距今六、七千年的河姆渡遗址,人们发现这些榫卯结构主要应用在河姆渡干栏式的房屋的建造上,有凸型方榫、圆榫、双层凸榫、燕尾榫以及企口榫等。 木构件的凸出部分叫作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作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紧紧咬合在一起,起到连接作用。榫卯是中国传统建筑、家具和其他木制器具的主要结构方式,于方寸间展现力与美,是中国古代匠人智慧的结晶。 中国是最早使用木料建造房屋家具的国家之一,为了维持建筑结构的稳定,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就需要进行一些拼接穿插,当时没有钉子胶水,聪明的中国匠人利用木构件的相互咬合,奇迹般地发明了榫卯结构,这一发明可谓是独具匠心。 ![]() 榫卯连接方式 ![]() 接下来,李李带你通过几张动图来感受榫卯相接的神奇瞬间。 1.燕尾式榫 2.吸入式燕尾连接 3.双重燕尾式咬合 ![]() 榫卯代表建筑 ![]() 榫卯结构是中国古代木匠进行家具、房屋建造所必备的基本功,榫卯功夫代代相传,无数代优秀匠人的传承创新使得榫卯结构越来越复杂,工艺也是日趋精湛,这其中关窍,无非是点线面的关系,一转一折之间,造出无数不同凡响的建筑,尺椽片瓦,尽显匠心。 ![]() 《东京梦华录》曾讲过一座桥,“其桥无柱,皆以巨木虚架,饰以丹艧,宛如飞虹”。有学者推测,《清明上河图》的虹桥便是如此。 它用巨木组成骨架,拱骨和横拱之间便用榫卯连接,建筑学上称之为叠梁拱。不需要柱子,船只可以安然穿过。 ![]() 但“虹桥”并不只出现在画中,在浙江泰顺,有一座泗溪姐妹桥,它建于康熙年间,至今依然如“新月出云”。 ![]() 走到桥下,能看见成排木梁相交,形成桥拱,和《清明上河图》画上的几乎一样。 榫卯使这座木拱廊桥历经岁月风雨仍昂然挺立,“世界桥梁史上唯中国有之”。 榫卯,拼接之间自有一股无形的力量,让木料交叉斜撑,互相制衡,护一方屋桥无恙,风雨不动安如山。 ![]() 悬空寺,位于山西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间,建成于公元491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寺庙建于悬崖之上却历经千年岿然不动,只因其大量采用榫卯结构,以榫卯和半插横梁为基础,岩石暗托,回廊栏杆、上下梁柱左右紧密相连形成了一整个木质框架式结构造就了如此奇观,这一结构也增加了抗震度,此等险峻的景色才得以保留至今。 ![]() 经略台真武阁,位于广西自治区容县城东的人民公园内。中国道教宫观建筑。 全阁的建造都以榫铆连接,虽历经四百多年的风雨袭击和地震摇撼,仍安然无恙,实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其结构采用三层檐、歇山顶、穿斗式构架,通高13.2米,用近3000条铁梨木构件,以杠杆结构原理组成稳定的统一体。 在楼层明间缝与角柱相交的位置,有四根金柱贯穿二、三层,上承屋面和三层楼面,二、三层屋檐挑的后尾插入柱身,但金柱柱脚是悬空的,下离二层楼板面5~25毫米,是这一建筑最大的结构特点。 真武阁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合称江南四大名楼,是唯一一座没有进行重建而完整保留至今的四大名楼,被誉为“天南杰钩“。 ![]() 建筑之美,在环环相扣的飞檐斗拱里,展现得淋漓尽致。榫卯有呼吸,温柔且坚定,守护着建筑的世代平安。 虽然,榫卯越来越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为世人所知,但许多榫卯结构的古建筑,风里一阵香,被渐渐遗忘。 榫卯的呼吸之间,就是千年的风霜。古人的智慧,冥冥之中的运气,才让古韵悠扬的建筑能幸存于世,让我们有幸得以一见。 或许终有一天,古建筑会随岁月消逝。 古老的智慧,也可能消逝在人们的记忆里。 但它们绘出过最绮丽的一笔,在流金岁月中它们不朽永存......
文章分类:
SEO
|
版权说明
1、本站所有上传作品均来自互联网!
2、所有资源均仅供学习,请勿用于商业用途,由此导致的版权纠纷由用户自行负责。
3、所有资源均请在下载24小时后删除。
4、如有本站有侵犯您作品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